当前位置: 首页 > 刑事观察 >
 
仲若辛丨最高检剑指长期“挂案”:司法正义不容迟滞
来源: 公众号辩护人Defenders     作者: 仲若辛     更新时间: 2025-11-07   

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通报,全国检察机关正以雷霆之势强化法律监督,重点整治应立不立、应撤不撤、长期“挂案”等司法顽疾。


今年1至9月,全国检察机关监督立案1.2万件、监督撤案3.3万件,针对侦查活动违法情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6.3万件次。这份沉甸甸的“成绩单”,既彰显了检察机关强化监督的决心,也折射出部分公安机关违法办案的严峻现实。


“挂案”之痛:程序正义的异化


最高检所说的刑事“挂案”,特指那些长期滞留刑事诉讼程序、久拖不决的案件。本应“罪疑从无”的司法原则,在实践中异化为“罪疑从挂”,当事人深陷讼累,企业濒临绝境。四川成都某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遭遇便是典型案例:2023年9月,成都警方以涉嫌诈骗罪立案侦查,刑拘多名高管后转逮捕。检察机关两次退回补充侦查仍证据不足,2024年8月嫌疑人虽获取保候审,但案件至今未结。这家曾红火一时的企业,如今已人去楼空。


司法之殇:正义迟到的代价


“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。”最高检的监督数据与成都案例形成鲜明对照——监督立案与撤案总量达4.5万件,而“挂案”仍在吞噬司法公信。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曾强调,“不能让任何一个企业仅因涉案而垮掉”。当前,部分地方仍存在该立案不立、该撤案不撤的乱象,不仅损害民营经济活力,更侵蚀法治根基。


破局之道:监督不留死角


最高检已释放明确信号:法律监督必须“不留死角”。从数据看,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的监督力度显著增强,但“挂案”顽疾仍需持续攻坚。这要求检察机关进一步压实监督责任,对久拖不决的案件建立动态清零机制,让司法程序真正回归公平正义的轨道。







公 众 号
微 网 站
上一篇: 仲若辛丨刑事管辖能否像医院转院?新蔡转平舆立案当事人提出异议
下一篇: 仲若辛丨多位民营企业家改判无罪:既要纠错于后,更要防错于前

首席律师仲若辛

专业领域

周文斌案专题报道

非法证据排除
刑事审判参考
刑事律师权利
刑事名词解释
律师收费标准
平反录
无罪判决书

版权所有 © 2020 南京韶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 苏ICP备16009114号-2  技术支持: 秀网技术    本网站基于 秀网ShowCMS 构建
地址: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泰山路151号新丽华大厦10层  手机:13770526088  邮箱:zhongruoxin@126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