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,《一位前法官致全国法官们的一封公开信》在法律圈引发震动。湖南省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前法官谭伟以亲身经历揭露的司法乱象,不仅是一个法律从业者的血泪控诉,更是当下中国司法生态的一面照妖镜。作为刑事辩护律师,我们在为当事人争取程序正义的道路上已见过太多相似情节,但当一位资深法官也沦为程序暴力的受害者时,这场司法危机已然到了必须正视的临界点。
程序正义的消亡,让谭伟从“法律人”成为“局中人”。谭伟案暴露的司法病灶极具典型性:长达六个月的留置期间涉嫌暴力取证、追诉时效争议被强行突破、客观证据被系统性无视、四级审理仍难纠错......这些本应是法律人最敏感的“程序红线”,却在权力裹挟下集体失守。更令人心惊的是,当案件进入审判阶段,本应作为最后防线的法官竟与检察官形成“攻守同盟”,甚至对辩护人提出的核心质疑视若无睹。这种从侦查到审判的“程序合谋”,本质上是对现代法治“权力制约”逻辑的彻底颠覆。
值得深思的是,谭伟作为曾经的刑庭庭长,对司法潜规则的熟稔程度远超常人,但在权力碾压面前依然无力自保。这印证了刑事辩护实务中的一个残酷现实:当程序正义沦为可交易的政治筹码时,法律人的专业素养与职业尊严在权力机器面前不堪一击。所谓“法律共同体”,在冤案炮制共同体的铁幕下不过是易碎的幻象。
近年来,警察鸣冤、检察官法官鸣冤屡见报端,司法公信力的“塔西佗陷阱”似乎正在形成。谭伟信中提到的“职务犯罪冤案群”,撕开了司法系统内部溃烂的创口并展示世人。当法官、检察官们在微信群中自嘲为“蒙眼转圈的驴”,当法律人开始用“拼凑式受贿”“程序闯关”等黑色幽默解构自身职业时,司法权威的崩塌已从公众质疑演变为系统内生的信仰危机。这种“自我祛魅”比任何外部批判都更具破坏性——它意味着司法者正在丧失对法治原则的基本敬畏。
更危险的征兆是司法救济渠道的梗阻。四级审理、发回重审等制度设计的纠错功能在本案中完全失灵,暴露出司法系统自我净化机制的瘫痪。当法官明知程序违法却坚持“刚性坚持”,当二审法院面对铁证仍选择“技术性发回”,这种“合法化枉法”的操作模式,正在将司法公信力推入“塔西佗陷阱”。
法治信仰的崩塌始于对程序正义的践踏,而重建之路必然始于对每个程序瑕疵的较真。谭伟在信中悲叹:“如果我们都不把法律当回事了,法律就真的什么都不是了。”这既是泣血之问,更是对所有法律人的当头棒喝——当司法沦为权力附庸而非输出正义之时,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不会是下一个谭伟。唯有坚守程序正义的底线,才能在权力与权利的博弈中,守住法治文明的最后防线。


上一篇: 仲若辛丨当二审沦为“盖章程序”:司法请示制度对上诉审的致命解构 |
下一篇: 仲若辛丨从炮制“恶势力”冤案到权力覆灭:朱是西司法操弄与权力之殇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