▍作者 仲若辛
▍来源 公众号辩护人Defenders
2025年4月9日,河南某法院刑事审判庭开庭过程中,律师们就程序问题的发言多次被法官打断,多次被法官训诫。为了阻止律师发言,法院干脆派来技术人员操控法庭内设置的音控室关闭律师的话简,让话简无法发出声音。律师们声嘶力竭,力图让自己的发言被法庭听到,嗓子几乎喊哑。家属无奈只能连夜为律师采购自带话简。
当法庭技术系统竟沦为压制辩护权的工具,音控室的操作台成了现代版的“惊堂木”,物理静音取代了法律说理。这场黑色幽默的背后,折射出中国刑事辩护制度正在经历的阵痛。
在庭审直播系统全覆盖的今天,法院技术人员对音控设备的操作记录,却成为程序违法的电子证据。当法官的裁判权与技术人员的管理权形成“闭环控制”,辩护人发言权从法律概念异化为物理开关。刑诉法确立的“辩护人有权进行辩护”的庄严宣告,在技术加持的庭审控制系统中被完全消解。
这种技术权力的滥用开创了危险的先例。从粗暴打断到当庭训诫,从取消直播到物理消音,法庭正在形成系统化的辩护权压制机制。
在纽约中央公园慢跑者案中,正是辩护律师对证据的质证权利,最终洗刷了五名青少年的冤屈。近年来纠正的多个重大冤案证明,对辩护权利的鄙视带来的往往是实体上的错误。程序正义的堤坝一旦溃决,实体公正必将成为随波逐流的浮萍。当律师需要自带扩音设备才能完成质证,法庭已从“真理的圣殿”退化为独角戏的舞台。
当律师需要自带话筒才能履行辩护职责,照见的不仅是某个法庭的技术丑闻,更是整个司法文明的体温。法治的真正高度,不在于审判席背后的国徽尺寸,而在于辩护席话筒里的声音分贝。我们期待每个法庭都能拆除“无形的消音器”,让法律人的理性对话,最终汇聚成推动法治进步的磅礴和声。


上一篇: 仲若辛丨精神病强制医疗程序失守:法治社会容不下“合法绑架” |
下一篇: 仲若辛丨谁在制造“假想敌”? ——当“非常态辩护”成为法官必修课 |